《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Tags
读后感
思想
description
感受到了作者作为精英阶层的某种自负的思想,当然也有对编程特别的热爱和思考
更新时间
Last updated April 11, 2022

前言

保罗格雷厄姆的《黑客与画家》并不是一部教程或者具有某些特定结构的论文,更不是一篇记事文,他像是一篇散文,是保罗先生对自己过去编程及生活的经验而形成的一本散文。里面陈述了许多保罗先生自己对于编程,艺术,社会,伦理,甚至哲学的思考,也包含了一些自己创业时的故事和经验反思。所以读这本书可能并不会让你感觉马上获取到很多的知识,而像是在听一位老程序员叙述他多年来的经历和思考,当然这些思考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非在饭桌上的吹牛打屁。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不过有些东西我也并不是完全能够接受和认同,例如对于政府控制力的描述,保罗先生明显是站在资本主义的立场上进行的叙述。而对于我这个从社会主义国家长大,深信社会主义并深谙资本主义之黑暗的青年来说,其叙述多少有些可笑,当然我依然保持着对保罗先生的尊敬,尤其是对于编程经验上来说,他的只言片语也能让我收获满满。
 

保罗先生

保罗先生64年出生,但是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接触编程,也就是7080年代就开始接触编程,而我真正接触编程却已经是15年了,大学时期。他们在计算机还没流行多久便接触编程,实在令人羡慕,对于中国的普通人,接触计算机基本要到90年代往后,起点就已经差太多,对于保罗先生那一代人,基本是随着计算机长大的,也是对计算机内核及发展最为了解的那一代人。所以确实是对计算机有着独到的认知,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计算机已经是经过层层封装的产物了,人们对于其运行规律,组成部分,已经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熟悉了。所以还是十分羡慕保罗先生那一代人能够乘着计算机时代的大船并成为推动其航行的一份子的。
 
而对于我们这一代而言,更加开源的环境,更加丰富的社区,函数库,都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相比之下,保罗先生一代的使命是推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我们的使命是将计算机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让更多人享受数字时代的成果。
 

书呆子,黑客,画家

保罗先生小时候是别人眼里的书呆子,并不受周围人的待见,而他认为这并没有所谓,书呆子的世界里并没有学习如何让别人接受他喜欢他,书呆子的注意力都花在了读书和观察世界上,而这是聪明人的特点。保罗先生认为社会和学校的目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管住孩子,至少他们是那么做的。可以看出来保罗先生对自己的学校以及学生时代的生活并不是很满意。他对自己的书呆子属性倒是十分确定并以此为荣。
保罗先生认为黑客与画家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创造性的职业,也非一种劳动型的职业,不够就现在来看,很多程序员实际上是以一种劳动型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并不多,更多是业务上逻辑的堆叠和实现,当然那也称不上是黑客了。
按我的理解,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即黑客,你是必须有创造性思维的,这种思维并不是说你得像科学家那样去发明或者发现什么定理,但是要像设计师一样,发现和创造美的东西,这个美的东西或许是一个软件,或许是一段短小精悍的代码,它能简洁优雅的解决问题并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